煙臺大學62歲保潔員吃學生剩飯不缺錢怕浪費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10月20日,《新聞縱橫》關註瞭"煙臺大學62歲的保潔員吳明華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這7位保潔員在學校食堂 裡看到學生們吃剩下不要的饅頭和米飯,實在不忍心丟棄,就裝到塑料袋裡,留著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費瞭糧食。而這種做法,當時他們已經堅持瞭5個月瞭。

  有人說他們的做法太過時,也有人說他們身上流淌著長征精神。今天(19日)開始,中國之聲將連續推出系列報道《由保潔員吃學生剩飯引發的思考》,和您一起探討老人大學食堂吃剩飯的思考。今天帶來第一篇:從保潔員身上我們看到瞭什麼?

  "舔幹凈不丟人"是煙臺大學4層食堂裡最新掛出的海報。下午5點半,記者和剛下課的學生們一起來到瞭生意紅火的窗口前。"煙臺特色小吃,淄博特 色小吃,臺灣美食,韓國料理",各個窗口都向外飄著香味,價格幾乎都不會超過15塊錢。62歲的保潔員吳明華,推著小推車穿梭在吃飯的學生中收拾餐具。把 剩湯、剩飯倒進車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盤子摞好放進車裡,這些動作吳師傅做得熟練而又迅速。隻是偶爾,他會把盤中看起來還不錯的主食,留下放進車上一個最小 的塑料袋中。

  晚上7點半,學生們陸續離開瞭餐廳,吳師傅看見工友羅師傅和其他幾個人已經坐下吃飯,便也帶著裝著剩米飯的塑料袋走瞭過去。雖然隻有幾步路,但 看到旁邊桌上還有一盤學生剛剛剩下、看起來還很完整的炒茄子,吳師傅順手拿起來沒人疑問,沒人抬頭,甚至沒有任何停頓,大傢夾起瞭還冒著熱氣的茄子,就著 桌上的洋蔥、豆腐、卷心菜,開始吃飯瞭。

  吳明華:揀點剩飯吃,也不臟,就像個人傢孩子一樣,學生都挺幹凈。

  第一個帶頭吃剩飯的吳明華是吉林省伊通縣人,曾經是村裡的小學教師。孩子定居煙臺後,他也搬到瞭這裡。吳師傅說傢裡並不缺錢,這麼做就是不想浪費。

  吳明華:就是不掙錢孩子也給錢,他們不同意出來幹活。

  煙大4層一共十多名保潔員中,陸續有6人開始效仿起吳師傅的做法。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6歲,最小的53歲,都來自農村,經歷過艱苦生活。他們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這裡上班。比如,羅玉龍的兒子羅國勝從一開始就很反對爸爸吃剩飯。

  羅國勝:他說怪可惜的,他說他們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擔心老人吃涼的不好,這麼大歲數撿著吃也不好。

  但孩子們的反對並沒有阻礙老人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現在食堂的剩菜剩飯和以前相比,顯然有瞭改觀。

  食堂經理劉建新:通過他們這些工人的身體力行可能讓學生感觸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楊燕:改善多瞭,大學生過來要半碗米飯、半個饅頭,以前從來沒有這種情況。

  煙臺大學校長房紹坤介紹瞭這變土地信貸高雄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化背後的新規定:現在學生可以買半份菜、買半份飯,以適應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保潔員為廣大師生上瞭一堂生動的勤儉節約的課。

  快要離開時,記者不經意間問瞭吳師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沒有剩飯瞭會怎樣?

  吳師傅的回答幾乎沒有任何思考:沒有剩飯那不是更好瞭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盡管認為浪費避免不瞭,但說起自己的民間信貸轉銀行汽車貸款行為,吳明華也絲毫不含糊。

  吳明華:一粒糧食一滴汗,一個餐廳一天要節約幾斤糧食,一年呢?一個學校節約這麼多,一個省的呢?全國呢?就這麼尋思自己該這麼節約點。

  從節目播出吳明華和他同事們的故事到現在,已經又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瞭,這期間,很多同學在表示深受感動的同時,更加強瞭自我約束,也自發地對節約糧食進行瞭廣泛地宣傳和倡議。

  除瞭在校學生,更多的年輕人也在網絡上發起瞭討論。現在的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像吳明華那個歲數的人,他們經歷過的那種物資短缺、甚至餓肚子的生活,現在的年輕人對這種狀況幾乎無法想象。像吳明華這樣的人、這樣的做法、這樣的觀念,現在是不是已經過時瞭?

  微博上有位網友說:節約已經是傳統的、過時的觀念瞭,還有多少人願意"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呢?畢竟時代不同瞭,人們的認識也不同瞭。

  微博用戶"劉書禮1947"也是一位66歲的老人,他說,吳明華62歲,應該跟我一樣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經歷瞭知道得深,體會得深。中國人民 向來是勤儉節約的,"食求果腹,衣求蔽體"的傳統一直保持瞭幾千年。現在改革開放瞭,物質享受是豐富瞭。但祖先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微博用戶"越看阿信越帥的小白"說,我們宿舍就會買瞭飯帶回來,大傢一塊吃,不會剩。

  "潮流人生韓董"說:作為一個城市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農民伯伯的艱辛,但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

  "歷覽前賢傢與國,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老話瞭。現在即使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是以前能比得瞭的,但是往小瞭說,我國還有一 些地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遠沒有那麼高;往大瞭說,世界上仍有8億多人口正因為饑餓未成年房屋貸款而掙紮。如果有人覺得"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聽不太懂,有句 大實話很好理解,就是"興傢猶如針挑土,敗傢好似浪淘沙"。勤儉節約是傳傢寶,不論什麼時代,應該永遠都不會過時。(記者 李謙 劉穎超 張斐斐)

新聞來源http://yt.house.sina.com.cn/news/2013-11-19/0952250141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bw52le79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